• 资讯
    人力资源正在引领向Chatbot 2.0时代转型 人力资源部门是企业聊天机器人的早期采用者之一,使用它们可以更有效地与员工交流互动。员工可以不用向他们的人力资源负责人询问一些基本问题,例如“什么时候是发薪日?”或“我今年剩下多少假期?”他们可以问聊天机器人。支持聊天机器人的机器学习使用户能够使用自然语言命令进行虚拟对话——他们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并在需要时获得简单的答案。现在,这些功能正在不断发展。我们正处于Chatbot 2.0时代的风口浪尖,人工智能(AI)实际上了解了员工的角色和需求,并在用户提出问题之前提供信息。 从招聘到员工培训、建立更好的员工关系,这种演变将提高聊天机器人的胜任能力,从而减轻人力资源专员们所承担的大量耗时耗力的工作。 问题的关键是获得分析和使用HR收集的不断增长的虚拟数据库的能力,这也是推动人力资源专业人士采用聊天机器人和其他人工智能技术的原因。德勤(Deloitte)咨询公司Bersin的研究发现,近40%的公司在人力资源部门使用人工智能。 “人力资源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很好的发展领域,因为许多人力资源实践都是'亲力亲为',具有文化性质,可以更好地处理数据,”该公司负责人兼创始人乔希·贝尔辛补充道。 考虑聊天机器人为招聘流程节省下时间并提高了效率,人力资源部门将回答招聘人员的问题,安排和举行初步面试,以及背景调查的责任转移给聊天机器人。如果初次面试进展顺利,人力资源专员将接管安排后续的电话或面对面访谈,并进行评估。 随着人工智能变得越来越强大,人力资源聊天机器人正在重新定义企业员工的体验。 人力资源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将简化和个性化人力资源流程 -——招聘,入职,常见问题解答,员工培训,员工福利,年度审核等。聊天机器人将进行访谈,分析招聘人员的答案,然后分析数据进行预测新员工的可能表现,并就是否应该继续通过招聘渠道提出建议。人力资源部门不需要涉及这个过程,直到聊天机器人创建一份准备进行最后一轮面试的高素质候选人名单。 员工培训计划是人力资源部门整合聊天机器人的另一个核心职责,通常是与其他业务部门携手合作。科勒(Kohler)印度的销售和人力资源团队最近推出了一个销售培训机器人,科勒的团队成员可以通过Facebook Messenger应用程序访问该机器人。如今,它还提供按需产品信息和培训。越多员工使用它,人工智能将越快“学习”个别员工,从而能够更加主动地分享内容。例如,聊天机器人将管理和评估各个销售人员的培训需求。如果发现一名员工正在努力学习特定课程,它将提供有用的信息,而不会强迫员工及其经理安排会议。 当您想到聊天机器人时,您记得的第一件事可能是您最近一次向Siri或Google智能助理询问驾驶路线,或您在智能手机上与您最喜欢的品牌进行的最后互动。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使公司鼓励他们的客户以一种既方便又个性化的方式与他们互动。 您希望为您的员工(也就是您的内部客户)创建相同的体验,尤其是那些已经习惯于全天候访问信息的千禧一代。随着我们进入Chatbot 2.0时代,支​​持AI的聊天机器人将变得更智能,更强大,使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可以花更少的时间收集和评估数据,并有更多时间采取行动。   注:以上内容由AI翻译,观点仅供参考。 原文链接:HR is Leading the Transition to Chatbot 2.0 Era
    资讯
    2018年09月06日
  • 资讯
    人力资源技术企业发展迅速-收购势不可挡 文/Julia Qiu 译/杨喆 人力资源科技是一个庞大的领域,它几乎涉及到全球范围内从招聘到绩效评估的各个层面,据相关信息估算,该市场的价值约高达4000亿美元。在过去两年里,风投和私人股本投资者在这个市场中投入了近20亿美元,仅2017年前七个月里就投入了9亿美元。 大量新进企业涌现带来的冲击,使得现有企业不得不想尽办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捍卫自己的地位,这也进一步促使人力资源技术整合的新纪元开启。 截至目前为止,今年已经出现了许多大规模的人力资源技术收购:日本人力资源巨头Recruit Holdings宣布以12亿美元收购了美国雇主点评网站Glassdoor,促成了最大的一笔收购;年初时,ADP收购了Workmarket(该公司为雅虎和纽约时报等提供自由职业者管理系统);Adecco以逾4亿美元收购了General Assembly。6月初,Workday宣布收购旧金山公司Rallyteam。 这些巨头终于意识到,充满活力的初创企业正在不断创新,他们正秉持着“要么吞并,要么被吞并”的心态,活跃在人力资源科技的生态系统里。 但这种典型的“新旧碰撞,而后吞并以维持新平衡”的情况,并非是涌现出如此多收购的唯一原因。 实际上,人力资源创新是宏观形式所趋,它不断的改变社会对于工作的定义。你可以把人力资源技术看作是一个“堆栈”,一些通用的范畴则解释了员工所经历的每一环节。 一般来说,它包含(1)招聘 (2)入职 (3)学习与发展 (4)工资与福利 (5)绩效管理与反馈 (6)人力资源信息系统(HRIS)。当然,每个目录中还有其下更多的子目录 ;时至今日,“堆栈”中的特定垂直领域已经相当商业化了,所以最好的机会在这些领域之外。 招聘是值得一提的领域,在过去几年中,自由职业成为一个新趋势,流动办公也更普遍。得益于快速的全球化,和更为高效便捷的通讯,人们不必再朝九晚五,或者待在办公室才能工作。 能与自由职业者合作,或通过远程、移动办公吸引并留住人才的技术,都极大地引起了我的兴趣。一些较为较著名的创业公司,比如Toptal、Hackerone和Slack也都致力于此(它们各有所长,业务也不尽相同)。这是一个有诸多细微差别的人力资源区域,但重要的是在其中区分各种因素,例如垂直特定平台与一般平台、封闭市场与开放市场、企业与中小企业客户、熟练与非熟练工人、长期项目与短期工作。 在欧洲也有公司在做类似的事情,比如法国的Side和Comet,以及德国的Gronda。这三个都是自由职业者平台,但却在招聘类型和场景上各有不同。Side是一个随需应变的平台,它主要通过学生的力量来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而Comet试图通过一个包罗万象的自由职业者“OS”(即社区、活动和一套支持工具和服务)来吸引更多的技术人才。Gronda则在社交媒体渠道迎合了服务业的需求,推广了人才的同时也建立了行业信誉。 招聘吸引人的另一部分,在于如何更好地利用数据来吸引人才。公司怎样才能不仅仅是吸引人们投递简历,而是能进一步了解候选人,且让他们在面试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参与进来呢?柏林Heyjobs等初创企业将目标市场程序化,以便更好地了解求职者,而 Entelo则利用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被动求职者(即那些没有积极寻找新职位的人)。 一旦候选者申请职位,相关技术就会促使之后的每一个步骤都更有意义。瑞典的Teamtailor和英国的Beamery是我最喜欢的两家公司。前者将传统的求职者跟踪系统(ATS)技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以帮助雇主创建品牌网站,提供顶级的求职者体验。后者正在构建一个求职者CRM平台,以优化求职者的重新聘用流程和职位宣传。 另一个瞩目的领域是文化与参与度,回顾以前可以发现,由于其未有明确的定义及衡量标准,许多公司便忽略了这一因素。然而,随着千禧一代的劳动力越来越多,而且(如前所述)员工有更多的机会从事自由职业或跳槽,企业再也无法将员工情绪当做儿戏了。毕竟,对于大多数职位而言,找到和培训一名新员工的成本,是远超过维持现有员工的积极性和敬业度所需的成本。Cultureamp和Glint等公司在这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它们为各级员工提供实时反馈工具,并为管理者提供可操作的见解和分析。在欧洲,类似的解决方案也在出现,包括丹麦的Peakon和法国的 Jubiwee,虽然每个公司应对员工敬业度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一致的的是,它们都将员工视为利润最大化者、而非成本项目。 2018年已经过去了大半,有一件事不言而喻:技术驱动的趋势会继续改变未来的工作,这种改变伴随着收购——不可避免的行业整合,当然还有新旧重组。这一切将会带来许多机会,人力资源技术初创公司也参与其中,他们不断的影响变革,也使得行业巨头为之瞩目。     Julia Qiu is Associate Partner of Mosaic Ventures, a London-based Series A-focused fund. 原文链接:HR tech is evolving quickly — more acquisitions are on the way
    资讯
    2018年09月06日
  • 资讯
    Atlassian以2.95亿美元收购OpsGenie,并启动Jira Ops最新产品 Atlassian今天推出其旗舰产品Jira和问题追踪工具的最新测试版,旨在帮助ops团队更快、更高效地处理问题。 Jira Ops集成了OpsGenie、PagerDuty、xMatters、Statuspage、Slack等工具。此前,已经有许多团队在处理问题时使用过这些工具,但Atlassian认为,目前大多数公司都是用它们来处理一些临时性的问题。Jira Ops的目标是成为一种粘合剂,共享同一个页面给每个人,并提供对正在发生的事件的可视性。 更新:在Atlassian发布Jira Ops后,它还宣布以2.95亿美元收购了OpsGenie(OpsGenie: 提醒功能和通话管理解决方案,为团队提供日程管理、升级和事项通知)。 这显然不是Atlassian第一次使用Jira来扩展它的核心开发者受众。例如,Jira Service Desk和Jira Core的目标是更广泛的受众。然而,Ops追求的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垂直方向。 “Desk是第一步”,Atlassian的软件团队主管Jens Schumacher告诉我们,“我们还研究了Jira可以打入的其他垂直领域。”Schumacher还指出,多年来,Atlassian为其内部的运营团队建立了很多工具,用来把所有需要追踪和管理的事项的不同部分联系在一起。通过Jira Ops,该公司实际上是将自己的playbook变成了一个产品。 不过,在某种程度上,使用Jira Ops又增加了一个谜题。然而,Schumacher认为,这个的想法是建立一个独立平台去管理进程。“当事故发生时,有一个中心位置在那里,你可以通过它找到事故相关的一切,” 他说:“你可以看到谁被传呼并得到通知;如果需要,你可以提醒更多的人;你可以知道在哪个Slack频道里正在讨论这个事件。” 与Atlassian的其他一些产品不同的是,该公司目前没有任何计划推出一款自主管理版本的Jira Ops,原因非常简单:如果您的基础设施崩溃,那么Jira Opes也会崩溃——然后在这段时间,您就没有管理工具了。 Jira Ops现在对早期的beta用户免费开放。该公司预计在2019年初发布1.0版本。到那时,Atlassian肯定也会想出一个定价方案,不过今天却没有公布。 注:以上内容由AI翻译,观点仅供参考。 来源:Atlassian acquires OpsGenie, launches Jira Ops for managing incidents  
    资讯
    2018年09月05日
  • 资讯
    提供加密云存储和协作服务,Tresorit获1150万欧元B轮融资 Tresorit是一家瑞士匈牙利公司,主要为企业提供端到端加密的“文件同步和共享”服务。该公司在B轮融资中获得了1150万欧元的投资。此轮融资由欧洲增长资本投资者3TS Capital Partners领投,中欧风险投资公司PortfoLion参投。 一些现有投资者也参与了此轮融资,比如LogMeIn的早期投资者和Scala Business Solutions的联合创始人Andreas Kemi,以及LogMeIn的创始人Márton Anka。参与此轮融资的还包括一些次级基金,这意味着不是所有的现金都进入了Tresorit的资产负债表。 Tresorit在企业云存储和协作市场中运营,提供了它所描述的零知识加密技术和独特的加密密钥管理。更重要的是,该公司能够为企业提供预置同等的内部安全性,也提供了我们在消费应用中期望的简单用户体验。它为1.7万多名客户提供服务,并表示在过去三年里,它的经常性收入平均每年增长3倍。 与此同时,Tresorit将利用新的B轮融资来进一步加速这一增长。由于近年来大型企业中出现了大量引人注目的安全漏洞事件,该公司将利用新资金来满足安全云解决方案日益增长的需求。这将包括加强其管理团队,目的是扩大营销和销售,并建立新的渠道合作伙伴。 “随着人们对数据保护和网络安全威胁的意识越来越强,以及我们在欧洲内外的服务需求将呈指数增长,我们的业务正处于一个转折点,”Tresorit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Istvan Lam说。 他还表示,将传统IT支出引入云领域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他所援引的德勤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传统IT支出仍占所有IT支出的三分之二,而只有三分之一倾向于IT即服务。 “出于安全和隐私考虑,许多企业都在阻止迁移到云。端到端加密保证了安全性,更多的企业可以也将会选择Tresorit的云解决方案,”Lam补充道。 为此,Tresorit最近发布了一个测试版“Tresorit Send”,一种独立的文件分享产品,为不可靠的文件传输站点和电子邮件附件提供了安全和加密的替代方案。这个想法大概是为了让产品成为Tresorit用户体验和公司更广泛的端到端加密产品的橱窗。 来源:提供加密云存储和协作服务,Tresorit获1150万欧元B轮融资 原文链接:Encrypted cloud storage and collaboration company Tresorit secures €11.5M Series B
    资讯
    2018年09月05日
  • 资讯
    普华永道:中国科技行业进入B端赋能时代 9月4日,普华永道发布的《科技赋能B端新趋势》白皮书,研究显示,中国移动互联网在消费者端(以下统称“C端”)的创新空间不断缩小并随之细化,商业模式已呈现出由C端创新逐渐向企业端(以下统称“B端”)创新转变的态势。科技企业(以下统称“T端”)赋能B端、服务C端(以下统称“T2B2C”)将成为未来主流商业模式,以阿里巴巴、腾讯、蚂蚁金服、百度、平安、小米等为代表的平台生态体系已初具格局。 中国科技企业在2025年市值预计达到40万亿至50万亿元人民币,T2B2C模式将成为科技行业服务B端的利器。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管理咨询主管合伙人张立钧表示:“过去20年,中国科技企业蓬勃发展,围绕医食住行玩等多个C端应用场景涌现出众多独角兽。但随着C端获客成本攀升、场景重复、客户粘性下降,C端科技企业的创新空间已逐渐饱和。同时,与美国相比,中国虽然同样有数千万B端中小企业需要科技服务,但缺乏像甲骨文、SAP、微软这些重量级企业端科技提供商。未来B端市场蕴藏巨大商机。” T2B2C平台赋能模式是指T端具有整合C端资源的能力,能围绕C端客户特征识别有效场景及相匹配的产品与服务,T端向B端开放融合消费者洞察、自身技术能力及产品服务的平台,由B端调用T端的技术、服务及渠道资源,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进而提升C端体验及粘性。T端与B端共同重构服务体验、推动产业升级,T2B2C形成闭环,成为市场发展的助推器。 该白皮书指出,中国T2B2C模式目前在技术和资源效应的积累已实现质的突破,未来将主要利用科技企业面向C端的需求整合能力,以及更加成熟的技术输出,进一步挖掘B端的商业价值。 “随着未来C端需求升级及“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的推动,随着行业深耕和泛行业拓展,以及多元科技应用场景不断开发,中国T2B2C市场未来将进一步增长,发展空间巨大。”张立钧说。 基于目前科技在市场上的应用及对未来趋势的展望,该白皮书分析指出,T2B2C呈现出平民化、纵深化、生态化三大趋势特征。分析显示,T2B2C可以针对大企业及中小微企业的需求与痛点,提供差异化的解决方案,使科技赋能行业走向经济适用化,最终覆盖“全民”。另外,科技与应用的创新推动了T2B2C模式在各行业的渗透和发展,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iABCD”)将成为赋能B端的五大科技,加速助力行业转型升级。普华永道预计未来十年将迎来一个技术渗透全行业的深度发展期,科技渗透率最高的行业为TMT、金融、零售、医疗及交通运输等。 同时,该白皮书强调,T2B2C各平台竞争激烈,“平台玩家”正由过去的科技企业主导,转向产业与科技企业并举发展,市场格局向多元化发展。T2B2C发展带来的多平台生态已初步形成格局,不同平台在核心能力与赋能行业方面各有侧重。其中,阿里巴巴、腾讯、蚂蚁金服、百度、平安和小米等为代表的新兴生态平台,构筑了中国科技企业赋能B端赛道上的新格局。 展望未来十年,T2B2C将深度融合新兴技术,助推企业由“寨”造转型“智”造。中国企业,尤其是科技企业近年来开始深入底层技术研发。B端赋能将从1.0初级企业服务、2.0技术产品赋能进阶到底层技术改造3.0阶段。中国的研究创新活动将从商业模式创新向底层技术创新转型,并逐步将更多基础科学研究成果作为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报告指出,科技对B端赋能水平,将成为国家间竞争的决定因素,包括中国、美国、欧盟国家在内,近年来纷纷进行“中国制造2025”“再工业化”、“数字强国”等战略布局。 就中国而言,T2B2C还将助力供给侧改革。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供给侧改革,指出由于产业升级滞后于消费升级,需要在低端去产能、去库存,在中高端降成本、补短板,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而科技企业赋能B端未来将会在不同方面响应政策,如iABCD在相关利好政策驱动下,将在不同领域实现科技商用化结晶,发展空间广阔。 张立钧点评道:“西方国家引领了人类过去200多年的工业及科技革命,使世界的经济中心由亚洲转移到欧美。中国通过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及近几年“互联网+”在C端的商业模式创新及广泛应用拉进了与西方国家在技术领域的差距。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借力全球最大的消费群体与市场,培育并加速新兴科技商业化应用的转换并服务于各个产业链,使亿万B端中小微企业及各级政府能够负担并使用最新的科技成果,最终在这一轮的智能工业与科技革命中脱颖而出。” 来源:普华永道:中国科技行业进入B端赋能时代
    资讯
    2018年09月05日
  • 资讯
    Caspers 有一款记录按日发薪的 APP Instant,即劳即得你愿意吗? 美国公司 Caspers 曾发布过一款记录“按日发薪”的APP Instant 。企业与 Caspers 达成合作后,员工可以申请按日领薪水,并通过 Instant 查看工资提示、转账或购物。员工领薪免费,企业则需要支付一定比例的手续费。 现代人似乎越来越存不住钱,“月光”和“蚂蚁花呗”都是青年人的花钱常态。在美国,每年约有 1200 万消费者使用“发薪日贷款”(payday loans),亦即利率很高的小额预借现金贷款。对于入不敷出常常贷款的这批人来说,按日发薪带来的灵活现金流可能是刚需。共享出行等行业已经实现了“即劳即得”。 而对于企业来说,增加”发工资的可选择性“有利于员工留存。在零售业、餐饮业和服务业等人员密集、薪资较低的行业,企业除了想办法提升员工劳动舒适感外,将“按日发薪”作为一个成本低廉的福利制度,似乎也是不错的选择。除了减少流失外,当员工习惯了“即劳即得”的生活方式,会更乐于加班、少请病假,工作积极性也会提升。 这是不是意味着,“按日发薪”是企业一个好的选项?现实很骨感。 研究人员 Baugh 提出了新的理论:当我们获得报酬时,我们会花比往常多的钱。据研究结果显示:贫困家庭在获得报酬时,当天的支出比平时多 70%,而富裕家庭则是增加了40%。如果按日发薪,每天被刺激的支出难以统计,且有一部分支出如房租等依然是按月付款,劳动者的当月收支可能无法平衡。 问题来了,怎么发工资才能皆大欢喜呢? Common Cents Lab 的联合创始人 Kristen Berman 又做了一项关于“如何发薪”的行为偏好调查,选项有年度,每月,双周,每周,每日或每小时。结果显示,收入低于 6000 美元(低于贫困线 50%)的人更倾向于“即劳即得”。而随着收入水平增加,每周和每两周一次的工资计划的偏好增加。 按日发薪确实是一部分人的真实需求,对于这部分偏低收入群体来说,使用理财 APP 是帮他们算清楚帐的好方法。但从根源上,抑制“即领即花”的冲动似乎是一件更难的事情。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莫道也说过:“雇主每个月底才付薪水,其实是在帮员工存钱。” 来源:本文翻译自 techcrunch.com,原文链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翻译:36氪静婷
    资讯
    2018年09月03日
  • 资讯
    「课观教育」宣布完成千万级人民币A轮融资,红点中国投资 近日,职业考试培训机构“课观教育”宣布获得千万级人民币A轮融资,红点创投中国基金(“红点中国”)领投。此前,课观教育曾获得云天使基金领投的天使轮融资、及蓝象资本的种子轮融资。课观教育创始人张峰表示,此次融资将主要用作职业考试市场的横向布局,包括课程研发、市场推广、人员招聘等。 千亿刚需市场需要破局者 就业压力、 政策红利、能力提升三大因素驱动非学历职业培训行业千亿市场。预计非学历职业培训行业 2018市场规模约 5000 亿元。 近年来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市场有效需求受到一定影响,而国内普通高校预计毕业生数量持续保持增长,就业竞争持续加剧。求职者会通过参加各类技能培训课程、及考取各类职业证书提升竞争力。其中,人才招录考试和资格认证考试合计约500亿市场空间,是职业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相关、教师、公务员、大多数事业单位,都是通过考试的形式进行人才招聘。 课观教育发展初期首先以银行招聘考试培训业务切入市场,通过PC端在线学习和移动端APP提供智能题库、求职社群和资讯等为用户提供服务。2016年,开始横向拓展业务领域,布局公务员考试与教师类考试培训项目,旗下有银行帮、教师派、过招公考三个子品牌。 深化布局标准化考试领域 轻重结合提升用户体验 “此次融资后,将在标准化考试上持续发力,快速横向布局,同时纵向深入教师类考试培训和公考培训业务。”课观教育创始人兼CEO张峰提到,课观将深入金融行业从业人员的全生命周期运营,满足求职过程中用户对资讯信息、教学服务、教学产品的需求,提供从就业规划到入职银行签约全流程解决方案。同时,课观已经在教师资格考试和教师招聘考试领域重点布局。张峰认为,现阶段“教师派”最核心任务仍是内容积累和业务线打磨,研发更有针对性的、适应各地考情的课程,做全品类。 此外,课观教育将在课程内容、渠道获客、用户体验三个核心上持续发力,打通教育行业中“线上”和“线下”的边界,将以深耕线上、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业务拓展,轻重结合。“轻”——线上辅导,如线上课程、网申模拟系统、笔试题库、模考系统、学生互助等环节;“重”——线下体验,如笔试集训营、小组面试辅导等,线上线下融合,为用户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据悉,银行招聘平均录取比例在7%左右,而课观教育的用户最终通过率能达到将近50%。另一方面,课观在横向拓展业务边界的同时,非常重视在科技方面的投入,积极探索产品的智能化方向——“过招公考”今年推出第一款结合AI技术的公考面试应用,可实现AI智能化面试点评,应用内含个性化题库,可智能预测面试水平。课观教育通过技术全面提升获客、运营、转换、督学等服务的效率。 投资人说 此次融资领投机构红点中国主管合伙人袁文达说:“职业考试市场是一个千亿规模的市场。课观教育团队深度理解中国职业培训市场,牢牢抓住年轻人对于求职辅导的刚需,从拳头产品银行入职考试培训开始发力,到深入金融行业从业人员的全生命周期运营,快速成为细分领域的领先企业。课观教育团队能够快速建立核心竞争力,用产品、技术打通线上线下,不断拓宽课程品类边界,轻重有效结合,用技术的手段,满足更多用户的核心需求,未来非常有发展潜力。”   来源:i黑马课观教育宣布完成千万级人民币A轮融资,红点中国投资  
    资讯
    2018年09月03日
  • 资讯
    美世投资业务收购两大全球领先投资咨询公司 美世收购Pavilion Financial Corporation投资和另类投资咨询以及财富管理业务,该交易丰富了美世现有投资咨询、另类投资和财富管理产品 日前,美世已与Pavilion Financial Corporation(以下简称“Pavilion”)签署最终协议,收购其投资咨询、另类投资咨询和财富管理业务。Pavilion是一家多元化的全球投资服务公司,拥有约300名员工,总部位于加拿大温尼伯,在北美、伦敦和新加坡设有办公室。 美世全球财富业务总裁Rich Nuzum表示: “Pavilion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投资服务公司,拥有顶尖的投资人才,提供强大的咨询和研究能力,尤其是在另类投资方面。在美国,Pavilion是固定缴款(Defined Contribution)养老金计划、捐赠和基金会、医疗卫生和保险行业投资领域的领先企业。在加拿大,Pavilion在个人财富管理方面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当前业务的整合互补将提升我们为客户服务的能力。”   截至2017年6月30日,Pavilion全球咨询资产规模排名第13位(6,850亿美元,数据来源Pensions & Investments Research Center),其传统投资咨询业务在过去三年中都被评为Greenwich Quality LeaderSM2(数据来源Greenwich Association 2017年度投资顾问排名http://t.cn/RF7crcJ)。   Pavilion总裁兼首席执行官Daniel Friedman说: “在短短几年内,为支持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我们组建了业内顶尖的咨询团队,深耕另类投资、非营利性医疗卫生和养老福利咨询等专业领域,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如今,我们的创造力和专业度再结合美世全球投资研究资源,将进一步提升我们团队在专业咨询和委托解决方案领域能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能力。”   美世计划将Pavilion投资咨询品牌用于给非营利机构和保险行业客户提供服务。作为美世的一部分,Pavilion客户将获得美世业界领先的全球投资策略、管理人研究和投资能力等方面服务,包括委托首席投资官(OCIO)和数据库平台,同时也将由专家顾问提供定制化投资策略建议。   本次交易符合完成所需条件,包括监管和股东批准,预计将于第四季度全部完成。 美世签署收购Summit Strategies Group的协议,该项收购将提升美世在非营利组织领域的服务能力 目前美世已签署收购总部位于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全球领先投资咨询公司Summit Strategies Group(以下简称“Summit”)的最终协议。 Summit是非盈利领域的顶尖投资顾问机构,为医院和基金会提供卓越的另类投资服务。 美世全球财富业务总裁Rich Nuzum表示, Summit的深厚专业知识,加上我们美世的产品,将非常有利于我们的客户。我们期待整合后的团队和产品可以提供更广泛的服务。  Summit成立于1995年,旨在为机构客户提供高增值的投资咨询服务,经验丰富的且以成果为导向的投资专家团队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定制服务。截至2017年12月31日,Summit全球咨询资产规模约为1,600亿美元,并于2015年和2016年被Greenwich Associates评为Greenwich Quality LeaderSM。Summit的服务包括传统咨询(固定福利养老金计划、医疗卫生系统、捐赠和基金会)、固定缴款养老金计划服务和委托首席投资官(OCIO)支持。 “我们相信拥有全球研究资源和强大的技术平台将使我们更好地服务客户。我们很高兴能加入美世,并能够为我们的客户带来美世全球投资研究资源和更全面的服务。”Summit总裁兼创始人Steve Holmes说道,“我们希望尽快整合Summit的创新能力、定制化解决方案、坚定信念和美世的全球研究网络及其客户服务经验。”   本次交易符合完成所需条件,预计将于2018年第四季度完成。  
    资讯
    2018年09月02日
  • 资讯
    多元化和包容性是商业战略,而非人力资源规划—D&I Is A Business Strategy, Not An HR Program 文/JOSHBERSIN 译/杨喆 企业的多元化和包容性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几乎每个客户都就此与我交流过,为何会如此呢?随着‘ ME TOO’运动和‘BLACK LIVES MATTER’事件兴起,以及关于收入不平等、公平性所引发的持久政治讨论,公司开始也对此更为留意。 这些事是刻不容缓的,我们在招聘中严格规定禁止歧视,各州的法律指定了薪酬透明度,另外像FAIRYGODBOSS、VAULT、CAREERBLISS和KUNUNU等网站对其对待女性的态度进行了评估,并且也存在着大量的工具辅助公司,来识别与消除在招聘、绩效评估、薪酬和晋升方面的偏见。 以上都做的非常不错,许多研究表明:多元化的团队以及拥有女性董事会成员的公司表现会更出色,具有包容性的公司也会做出更优的决策。在如今劳动力市场的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公司不得不扩大范围,以吸引优秀的人才。 虽然有这样的关注和努力,但问题仍然存在,将其纳入人力资源规划中处理时,成效甚微。我们的研究发现,尽管超过70%的公司认为自己在这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实际上只有11%的公司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这有另一种方案:将其认知为商业策略,而非人力资源问题。 施耐德电气的故事 施耐德电气是位列全球最大的电力系统公司之一,近期我与其CHRO奥利维尔•布鲁姆见了面。(该公司上一季度的营收超过67亿美元,在全球拥有逾11万名员工,主要生产能够节约和管理能源的控制系统和开关) 施耐德是一家法国公司,多年来其管理团队都由法国人组成。正如奥利维尔在其领英的文章中所言,该公司的运营是“ONE-HEADQUARTERS(一个总部)”模式,即其领导与决策都由法国人自己参与。 奥利维尔作为企业高管,曾花了多年时间建立公司在中国和印度的业务。他发现这些快速增长的经济体,在文化上都非常的民族主义。中国和印度领导人希望为自己国家的公司工作;他们想要建立和支持自己国家的经济,也希望加入一家能有利于自我提升的公司。 过去几年里,施耐德、通用电气等公司通常会将美国或法国国民派遣到这些岗位。奥利维尔意识到这不再可行,正如我多年前在加拿大丰业银行的工作中所了解到的,建立当地业务的唯一途径是“成为当地经济的一部分”。这也就意味着必须本地化你的品牌、产品,以及人才和领导阶层。 今天的施耐德,如奥利维尔在其文章中所言,“是一种‘MULTI-HUB BUSINESS MODEL(多中心的商业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我们希望公司里的每一个人都有同样的机会成功,不管他们来自哪个国家或地区。” 而之前几乎所有的决策和领导都来自法国,但如今公司将越来越多的销售、渠道和产品决策授权给当地业务部门。 这意味着多元化和包容性是施耐德当前的战略核心。该公司不再采用法国为主的领导团队,或任何形式的偏见、歧视或不包容的战略思维。因此,施耐德现在真的是所谓的“社会企业”。 我喜欢这幅漫画——它真的很有说服力。  施耐德电气真正致力于此。也许你可以了解一下施耐德关于多元化的宣言,非常的鼓舞人心。 如今,该公司拥有四个全球领导中心,分别在中国、印度、美国(波士顿)、巴黎。巴黎中心不比其他中心规模更大或更重要,每一个中心都在一套新的决策权下运作,这些决策权赋予了当地人员在本土做出决策的权力,以及对全球战略和商业策划的权力。 施耐德所做的这一切真的有效吗?数字足以说明一切:公司第一季度增长6.2%,亚太业务增长了14%,并且加速了向数字电源管理的转型。如果未将多元化作为战略重点,这些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全球化意味着多元化、包容性和本土化 当我访问世界各地的公司时,我看到了类似但各具特色的进展。例如CHEVRON、 NESTLE、 DELOITTE和IBM等公司都是这么做的,它们在不断的前行中学习更多的东西。 如果你正在竭力于多样性指标的变动,那么问自己一个简单的问题:多元化与包容性只是人力资源规划,还是实际上对你的业务而言,更加至关重要? 当你的公司发展壮大时,你是否准备好授权给女性、少数族裔或当地居民? 你是否准备好让年轻的领导者取代年长的领导者,或者让70多岁的领导者重回工作岗位?(年龄歧视也需要考虑在内) 更为重要的是,你的CEO和其他领导是否明白,如果没有这些人才的话,你的公司将会失去竞争力? 如果你没有得出这样的结论,那你可能还没有理解其重要性。多元化和包容性是最强大的商业工具之一,如果认真去对待它,将会有非常显著的成效。
    资讯
    2018年08月31日
  • 资讯
    「上上签」获3.58亿元C轮融资,老虎环球基金领投 据悉,电子签约公司“上上签”宣布完成3.58亿元C轮融资,由老虎环球基金领投,老股东经纬、DCM、晨兴资本等跟投。仅半年之间,上上签先后完成B、C两轮共约4.58亿元融资。本次融资后,上上签将落地更多垂直场景。 “上上签”成立于2014年,同年8月正式上线,对标美国DocuSign。在2015年上上签完成了两轮融资,分别是经纬中国700万元的Pre-A轮,以及DCM领投、经纬跟投的2930万元A轮。之后又在2016年8月获得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顺为资本领投,经纬中国、DCM等跟投。2017年11月,“上上签”收购“快签”,进一步扩张版图。2018年3月,上上签获得晨兴领投的1亿元B轮融资。 在这个赛道上,独角兽DocuSign今年4月份以每股29美元的价格进行IPO,募集资金净额为6.29亿美元。IPO后一个月,DocuSign的估值涨至60多亿美元。 此外据了解,上上签平台目前的日签署量已突破1100万,服务超过50万家企业客户,其中不乏银联、交通银行、建设银行、联想、链家、沃尔沃、吉利、一汽、美团、知乎、金蝶、趣店、乐信、找钢网、TCL、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永辉超市、优信二手车、瓜子二手车、人人车等。 上上签创始人兼CEO万敏一直坚持的观点是,电子签名的窗口期已经过了,对新团队抢占市场不是易事,这里存在一个“链式反应”——若你的客户、上下游合作伙伴都在用A平台,即使你用B签名平台,也会被拉到A上。通俗理解,就是依靠强势的头部客户带动周边企业上平台,慢慢就会形成马太效应。 此外,上上签正在大力布局区块链、AI等新兴科技,不断延展电子签约SaaS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今年4月,上上签在国内电子签约领域首次自主研发和落地了完整的区块链电子合同存管解决方案,将公证处、司法鉴定中心、仲裁委等第三方权威机构纳入其区块链生态节点之中。目前单日支持3亿笔交易,这在整个区块链应用领域也堪称全球领先水平。 基于区块链的电子证据固化技术,客户在使用上上签时的注册、实名认证、合同发送、签署等数据信息都会被实时记录、跟踪、统计并加密管理,确保每个环节数据真实、私密、无法篡改,为客户的每一笔签约赋予更高的公信力。 针对银行保险、互联网金融等行业客户,峰值时段需要处理数以亿计的签署需求,上上签也拥有强大的技术储备,是行业唯一支持每秒处理超过4000份签章的平台,保持超过1200天的行业最长无宕机纪录。 对于C轮融资后的计划,上上签电子签约创始人兼CEO万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上上签会进一步加大在区块链、AI等新技术方面的投入,为客户营造更加安全、便捷和智能化的电子签约服务,同时会落地更多行业场景,推动电子签约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美国电子签约巨头DocuSign成功上市,其市值一度突破百亿美元的强劲表现也为中国电子签约市场赢来了关注。   来源:36氪独家 |「上上签」获3.58亿元C轮融资,老虎环球基金领投 上上签宣布完成3.58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 老虎环球基金领投  
    资讯
    2018年08月31日